新华社重庆8月23日电题:大汛之下“零死亡”——重庆“硬核防洪堤”是如何构建的?
新华社记者韩振、伍鲲鹏、李松
15个区县26.32万人受灾,淹没商铺2.37万间,截止到22日洪水消退,未造成人员死亡。
“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号洪水”来势汹汹,“零死亡”的背后,是水情信息的提前预警和流域水库的联合调度,是沿江各地的周密部署和科学应对,是抢险救援人员全力以赴和灾区群众的守望相助。在洪灾面前,重庆筑起一道“硬核防洪堤”,有效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抢时间争空间,提前做好防御“功课”
↑8月19日,在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消防救援人员救援未及时撤离的群众。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上游区域大雨如注,嘉陵江支流涪江拉响了防洪警报,地处涪江岸边的重庆市合川区是重灾区,但当地防汛人员却信心十足。“我们已经准备了28艘冲锋舟和21艘橡皮艇,并对灾区群众网格化管理、分水位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重庆市合川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周洁说。
防汛人员的底气,源于及时的水情信息预警。在长江委、重庆市水文、防汛专家的技术支持下,遭受洪灾袭击区县的干部群众,能提前几小时甚至几天获得洪水信息,从而有足够时间进行人员疏散和物资转移。因此,尽管此次洪水期间,重庆转移群众25.1万人,但却临危不乱、秩序井然。
防汛人员的底气,源于水库群的联合调度。重庆主城区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和三峡库区尾部,流域水系发达。加之此次上游来水峰高量大、峰型宽胖,导致防御难度很大。但嘉陵江和长江流域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却为防洪抢出了“空间”。
“水库群调度重点是在上游拦蓄洪水,在支流削峰、错峰,在下游加大下泄流量。”重庆市水利局水文与防御处处长宋刚勇说,通过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上游水库群拦截了50亿立方米以上的洪水,使流经重庆寸滩站的长江洪峰流量削减1.35万立方米/秒,削减率超过15%,降低洪峰水位2米以上。
防汛人员的底气,还源于强大的人力物资保障。据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邹瑜介绍,为了应对此次大洪水,重庆全市调集专群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2.8万人,大型救援设备3400余台(套)奔赴一线,有力保障了抗洪抢险的需要。
救援队、志愿者,守望相助抗洪灾
↑8月19日夜,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救援人员在一线值守待命。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提前做好洪水防御,虽让防汛人员有了底气,但面对不断出现的突发状况,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从16日到20日,重庆2.8万名救援人员枕戈待旦、夜以继日地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在重庆磁器口古镇,一名七旬老人身患疾病,平日需要在家吸氧治疗,快速上涨的洪水将老人困在家中。市政队员赵江鸿接到消息后,立刻和其他救援人员一起,迅速来到老人家中将其安全转移。类似的情形,在抗洪过程中屡见不鲜。
在抗洪一线奋战的,不仅有专业救援人员,也有大量普通群众组成的志愿队。在重庆潼南区,为了确保受灾群众生命安全并在灾后尽快恢复生活生产,当地政府动员该区15个未受灾的乡镇街道干部群众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志愿对7个受灾乡镇街道进行支援。
35岁的个体户杨胜就是潼南区参与抗洪救灾的志愿者之一。“我有船,马上来!”这是杨胜奋战在抗洪一线最常说的一句话。从17日凌晨4时起,他驾驶冲锋舟转移了100多名被困人员和10余吨物资,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往往忙得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清淤泥查隐患,灾后重建抢时间
22日8时,长江寸滩站、菜园坝站水位均退至警戒水位以下。当日14时起,重庆将防汛Ⅰ级应急响应调整为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水涨人退,水退人进。洪峰刚过,灾区干部群众便投身于清淤、消杀等灾后重建工作。
涪江之畔的潼南区大佛寺湿地公园和蔬菜公园昔日游人如织。洪水的袭击,让这两个公园满目疮痍。篮球场、儿童滑梯、休闲座椅等设施被毁,景观树也披上一层厚厚的“泥衣”。记者看到,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正在公园内加紧清淤,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潼南区旅游开发集团副总经理兰焰,清淤时小臂被机械设备烫伤,皮肤红肿并出现溃烂,但仍坚持在现场指挥作业。“淤泥如果不及时清理,被太阳晒干后将更难处理。我的手臂虽然很疼,但过几天就好了。”兰焰告诉记者。
↑8月22日,重庆市南岸区组织的民兵在南滨路上进行清淤作业。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除了清淤,重庆各地还有条不紊地对淹没区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洪崖洞、朝天门等网红景点集中的渝中区,出动200余人对轻微开裂、局部沉降的问题路段进行处理,并委托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测,确保景点和道路的安全。
“目前,重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正帮助农民恢复生产,强化灾后田间肥水管理,争取秋粮有好收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粮油处处长白洁说,针对潼南、铜梁、合川等蔬菜基地受灾较重的情况,重庆将尽快采购生产资料,抢种速生叶菜,多措并举做好灾后蔬菜保供稳价。
李杰是潼南区双坝村的一名菜农,虽然洪水将他辛苦种下的两亩菜苗全部毁坏。但他依然乐观:“虽然洪水让我损失了一季蔬菜,但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会尽快恢复生产!”(参与采写:周闻韬、张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