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声10月21日讯 如何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的作用?近日,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每个区县至少建成1所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预防、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每个区县至少建成1所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
按照《意见》,我市将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其中,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中医科室和中药房并加强建设,将中西医结合制度纳入医院章程,到2022年,每个区县至少建成1所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中医馆提档升级工作,建成一批精品中医馆。
在疾病预防方面,所有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室,到2022年,建设5—10个中医治未病中心,并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等签约服务,在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2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在康复方面,支持中医医院康复科和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到2022年建设10—15个中医康复中心,打造一批中医康复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点。
在信息化建设上,我市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主题数据库,鼓励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
智能化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制定全市“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道地中药材种植品种和规模;制定重庆市中药材标准,修订《重庆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标准》,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疗效地方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建立中药大品种高标准培育机制,筛选优势产品,制定重庆市名优中成药产品目录,培育壮大中医药产业集群。
以标准化、智能化建设为核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构建从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开发到应用的协同创新平台,不断提升我市中药产业的竞争力。
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
按照《意见》,我市将推动建设独立建制的重庆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课堂、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中医药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实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
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上,将中医带徒和师承学习纳入职称评聘内容,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鼓励中医药人员服务基层,按规定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
为促进中医药传承,《意见》提出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加大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传承,培养代表性传承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药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等公益设施。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开发一批中医药文化知识精品课程,推动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重庆之声记者向含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