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首次”……他们这样做!
重庆之声 2024年2月23日

重庆之声2月23日讯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庆,正高质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让沉睡的文化资源再次焕新。重庆之声记者从今天(23日)上午举行的重庆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了解到,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周密部署,各项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冉华章介绍:“据现有资料梳理,我市已公布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4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53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6205处、各类新发现文物点近万处;现有重庆市历史建筑777处,中国传统村落164处,重庆市传统村落67处、重庆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1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2家、国家工业遗产5处、重庆市工业遗产14处、中国重要农业遗产6处、中华老字号31家。”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距今已16年。会议指出,从前期掌握情况来看,我市也还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文物研究现短板、活化利用创新方法不多等情况。

宋子文官邸---怡园  周遵逸 摄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这次普查将对原有6大类59项文物类别细化扩展为63 项,更加明确各项文物的功能属性,并借鉴国际经验,首次明确将山水环境、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纳入普查对象,进一步丰富、扩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内涵。

根据工作部署,国家文物局将我市渝中区纳入全国13个“四普”试点区县之一,渝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高琳:“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安排,确定大溪沟、两路口两个近现代类文物相对集中的街道作为普查试点的行政区域。结合重庆的数字重庆建设,立足于正在推进的重庆地理信息底图叠加文物信息,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无人机等技术开展文物测绘等普查工作。针对即将灭世的普查对象,采用数字化手段开展预防性保护。将数字化普查成果应用于文物保护修复,内涵挖掘、智慧管理以及活化利用等方面。”

会议强调,第四次文物普查是“十四五”期间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行动。我市各成员单位需密切配合提高普查质量,加大保护力度。下一步,我市将全面铺开“四普”实地调查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60%普查工作量,按时保质保量交出高分报表。

重庆之声记者叶爽报道